寿光市潍科中等专业学校
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化学工艺
专业代码:0813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 年
四、职业面向
主要面向潍坊及周边地区的化工生产一线的化工工艺操作、工艺控制、设备操作维护、产品质量检验、营销及化工生产一线管理等岗位群,从事化工生产一线的工艺操作、工艺控制、设备维护保养、分析检验及营销、生产管理等工作。
序号 |
职业资格名称 |
职业资格等级 |
职业资格颁证单位 |
备注 |
1 |
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证书 |
中级 |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三选一 |
2 |
有机合成工职业资格证书 |
中级 |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三选一 |
3 |
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中级 |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三选一 |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基础化学知识、化工单元操作及化学反应的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化工总控工岗位操作等能力,从事化工、医药、新材料及其相关产业,能胜任化工工艺控制、设备维护保养、分析检验、营销及管理等能力的,具有安全环保意识的高素质实用性人才。
(二)培养规格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夯实基础,强调实践,重在应用。
1.具备本专业所需要的语文、数学、英语、人际沟通、创新与创业、社会实践等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
2.掌握从事化工生产运行过程所必需的基础化学知识、生产一线管理与设备维护、安全与环保方面的专业知识。
3.掌握有机化学及实验、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化工工艺学、化工仪器及自动控制、化工原理、化工腐蚀与防护等专业知识。
4.能够掌握规范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识别简单工艺和设备图、对化工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组织化工生产过程管理等专业技能。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144学时 8学分)
思想政治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主要涵盖四门课程,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思想政治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 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 态,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哲学与人生》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职业道德与法律》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 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 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2.语文(216学时,12学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3.数学(216学时,12学分)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须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4.英语(216学时,12学分)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基本语法知识。
语音:能朗读句子和短文,节奏、重音基本正确;能借助国际音标和拼读规则读新单词;能在交流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词汇:学习2000个左右单词,同时学习200个左右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基本语法:名词、代词、数词、介词和介词短语、冠词、连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时态、句子种类、简单句句子成分与基本句型、并列复合句、主从复合句等。
5.信息技术(72学时4学分)
《信息技术基础》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信息工具的入门课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该课程凸显基础性和工具性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主要使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及应用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计算机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6.体育与健康(180学时 10学分)
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基础课程。体育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的根本目标为:培养具有健康第一的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7.艺术(36学时 2学分)
艺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包含音乐、美术、舞蹈、设计、工艺、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相关课程相衔接,具有思想性、民族性、时代性、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生动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不断获得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8.历史(72学时 4学分)
历史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拓展模块为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开拓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供学生选修,提供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历史上的著名工匠两个示例模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家乡,了解中国国情,正确看待家乡,了解祖国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贡献自己才智的自觉性和和高度社会责任感。
(二)专业(技能)课程
1.无机化学(216学时,12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根据中职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概念,理解基本化学原理,具备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一般化学问题的能力;保障学生具备从事化工生产、经营和管理一线工作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和能力。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职业岗位和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体验化工岗位工作过程,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热爱化工行业的的职业情感。
2.有机化学(189学时,10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根据中职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概念,理解基本化学原理,具备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一般化学问题的能力;保障学生具备从事化工生产、经营和管理一线工作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和能力。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职业岗位和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体验化工岗位工作过程,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热爱化工行业的的职业情感。
3.化学实验技术(270学时,15学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达到能正确选择和拆装化学实验装置,完成从原料的准备、处理到中间体或目的产物的合成、分离等多步骤的实验过程,了解原料、产物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以使学生达到具备较高化学实验素养、操作技能和初步进行化工产品小试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工生产操作及质检等工作奠定基础。
4.化工识图与绘图(90学时,5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较强的绘图和读图技能。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掌握职业技能和今后从事化学工艺类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实用的高技能型人才。
5.化工设备与机械(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化学工艺专业针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岗、化工生产工艺运行控制岗以及车间技术、管理岗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于化工生产事故处理过程开发的,通过对多个情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维护化工设备意识,掌握典型化工设备的故障诊断、故障处理的技能。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化工设备维修所必需的知识,了解化工设备安全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对设备检修开停车的步骤做到心中有数,逐步培养和深化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全面提高化学工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144学时,8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具体体现和实现职业院校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的相关知识,具备生产一线工艺设备使用、管理、维护保养的初步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7.分析化学(90学时,5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数据的处理、物质的相互滴定、相关仪器的使用等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动手对产品的质量、原材料、溶液进行分析检测,能胜任化工岗位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对物质进行检测的工作。它是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8.化工工艺(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是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可供化工企业培训和化工操作人员参考。化学工艺专业立足培养能按照现代化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理念,规范、准确、熟练地完成化工岗位操作的人才。主要岗位是化工总控、工艺运行、安全管理及化学品营销等。
9.工业电器与仪表(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工电气设备意识,掌握典型化工电器与仪表的故障诊断、故障维修、处理的技能。让学生了解电气与仪表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工艺生产过程参数〈温度、压力、流量及液位)的测量方法,能对工艺参数进行自动检测;熟练使用常用检测仪表;能对现场检测仪表进行读数记录;掌握常用控制仪表,了解控制规律;熟悉生产中常用的执行机构;掌握安全用电知识,熟悉常用工具仪表的使用;能安全操作带电仪表;熟悉自动控制系统,了解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能进行自控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台面操作;能利用总控仪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对现场进行遥控操作及切换操作;能对常用仪表和常用控制系统进行维护和巡回检查;能判断常见仪表的故障并能及时汇报处理;初步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意识,并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10.化学产品分析与检测(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化工分析检验方向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要介绍各种试样的采集、分离和测定的方法,其任务是研究工业生产中的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种废料组成的分析检验方法。通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完成采样—制样—分析测定—数据处理—评价—报告等系列工作,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工产品分析与检验能力。
11.现代企业管理(36学时,2学分)
本课程是研究现代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与企业经济活动联系密切的化工专业的非管理专业专科学生,需要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具备初步的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了解基本方法,增强企业管理意识,培养作为具有专业技术的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12、化工设备维修基础(32学时,2学分)
12.化工安全与环保(36学时,2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身化工安全防范、化工生产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综合职业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化工行业生产奠定必需的职业基础。
13、化工腐蚀与防护(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适合应用化学工艺专业的专业拓展课,课程内容涵盖了材料腐蚀的热力学、动力学、腐蚀类型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相关腐蚀现象分析,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材料腐蚀防护方案。腐蚀是材料与周围环境介质作用而引起的材料及材料性能退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自然界非常普遍,并且危害极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国民经济的5%。许多化工设备都存在着腐蚀问题,若这些腐蚀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极有可能使化工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一旦设备出现问题,不仅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会严重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因此对化工相关专业学生开设化工腐蚀与防护课程非常必要。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腐蚀的危害,能对腐蚀现象进行辨识并可根据学习内容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时间安排
化学工艺 专业教育教学时间分配表
学期 |
教学实训 |
复习考试 |
入学教育及军训 |
顶岗实习 |
机动 |
假期 |
全年周数 |
一 |
18 |
2 |
1 |
|
|
10 |
52 |
二 |
18 |
2 |
|
|
1 |
三 |
18 |
2 |
|
|
1 |
10 |
52 |
四 |
18 |
2 |
|
|
1 |
五 |
18 |
2 |
|
|
1 |
4 |
46 |
六 |
|
|
|
20 |
1 |
总计周数 |
89 |
10 |
1 |
20 |
6 |
24 |
150 |
(二 )课程类别与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型 |
公共必修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核心课 |
选修课 |
实践课(包括顶岗实习) |
课时数 |
1152 |
756 |
432 |
180 |
662 |
所占比例 |
36.20% |
23.76% |
13.58% |
5.66% |
20.80% |
(三)各类课程设置情况
1.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设学期 |
考核方式 |
1 |
2 |
3 |
4 |
5 |
6 |
公 共 必 修 课 程 |
32207001 |
思想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
36 |
2 |
|
|
|
|
|
考试 |
32207002 |
思想政治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2 |
36 |
|
2 |
|
|
|
|
考试 |
32207003 |
思想政治 -哲学与人生 |
2 |
36 |
|
|
2 |
|
|
|
考试 |
32207004 |
思想政治 -职业道德与法治 |
2 |
36 |
|
|
|
2 |
|
|
考试 |
32207005-32207008 |
英语 |
12 |
216 |
3 |
3 |
3 |
3 |
|
|
考试 |
32207009-32207012 |
语文 |
12 |
216 |
3 |
3 |
3 |
3 |
|
|
考试 |
32207013-32207016 |
数学 |
12 |
216 |
3 |
3 |
3 |
3 |
|
|
考试 |
32207017-32207018 |
信息技术 |
4 |
72 |
2 |
2 |
|
|
|
|
考查 |
32207019-32207020 |
历史 |
4 |
72 |
2 |
2 |
|
|
|
|
考试 |
32207021-32207022 |
艺术 |
2 |
36 |
1 音乐 |
1 美术 |
|
|
|
|
考查 |
32207023-32207027 |
体育与健康 |
10 |
180 |
2 |
2 |
2 |
2 |
2 |
|
考查 |
合计 |
64 |
1152 |
18 |
18 |
13 |
13 |
2 |
|
|
2.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设学期 |
考核方式 |
1 |
2 |
3 |
4 |
5 |
6 |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
32207028-32207029 |
无机化学 |
12 |
216 |
6 |
6 |
|
|
|
|
考试 |
32207030-32207033 |
化学实验技术 |
15 |
270 |
4 |
4 |
4 |
3 |
|
|
考试 |
32207034-32207035 |
有机化学 |
10 |
180 |
|
|
6 |
4 |
|
|
考试 |
32207036 |
分析化学 |
5 |
90 |
|
|
5 |
|
|
|
考试 |
合计 |
42 |
756 |
10 |
10 |
15 |
7 |
|
|
|
3.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 类别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设学期 |
考核 方式 |
1 |
2 |
3 |
4 |
5 |
6 |
专 业 核 心 课 程 |
32207037 |
化工识图与绘图 |
4 |
72 |
|
|
|
|
4 |
|
考试 |
32207038-32207039 |
化工原理 |
8 |
144 |
|
|
|
4 |
4 |
|
考试 |
32207040 |
化工工艺 |
4 |
72 |
|
|
|
4 |
|
|
考试 |
32207041 |
工业电器与仪表 |
4 |
72 |
|
|
|
|
4 |
|
考试 |
32207042 |
化工设备与机械 |
4 |
72 |
|
|
|
|
4 |
|
考试 |
合计 |
24 |
432 |
|
|
|
8 |
16 |
|
|
4.选修课程(最低选修8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设学期 |
考核方式 |
1 |
2 |
3 |
4 |
5 |
6 |
选 修 课 程 |
32207043 |
现代企业管理 |
2 |
36 |
|
|
|
|
2 |
|
考查 |
32207044 |
化工腐蚀与防护 |
4 |
72 |
|
|
|
|
4 |
|
考查 |
32207045 |
化工安全与环保 |
2 |
36 |
|
|
|
|
2 |
|
考查 |
32207046 |
化工产品分析与检测 |
4 |
72 |
|
|
|
|
4 |
|
考查 |
32207047 |
礼仪与修养 |
2 |
36 |
|
|
|
|
2 |
|
考查 |
32207048 |
中华传统文化 |
2 |
36 |
|
|
|
|
2 |
|
考查 |
32207049 |
演讲与口才 |
2 |
36 |
|
|
|
|
2 |
|
考查 |
合计 |
10 |
180 |
|
|
|
|
10 |
|
|
5.实践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周数 |
开设 学期 |
考核方式 |
集 中 实 践 课 程 |
32207050 |
军训 |
2 |
30 |
1 |
1 |
考查 |
32207051-32207052 |
劳动教育 |
1 |
32 |
|
1-2 |
考查 |
32207053 |
顶岗实习 |
20 |
600 |
20 |
6 |
|
合计 |
23 |
662 |
21 |
|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1.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应具备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核心课的专任教师应具有化工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专任教师应定期到行业、企业与专业相关的岗位群参加工程实践,企业实践时间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
2.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应具有化工相关职业岗位群工作五年以上的实践经历,是具有化工生产、化工企业管理等化工专项职业能力的化工技术专家、一线专业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
兼职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能够胜任教学工作,能参与学校的实训实习室建设,能承担专业技能课实践教学或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的职业指导,能组织开展职业岗位技能考核或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二)教学设施
序号 |
主要实训 (实验)室 |
主要功能 |
主要设施设备及工具 |
名称 |
数量 (台、套) |
1 |
分析实验室 |
化学分析 实验室 |
托盘天平 |
4 |
滴定管 |
20 |
容量瓶(250ml、100ml) |
20 |
电子天平 |
2 |
移液管25ml |
20 |
仪器分析 实验室 |
分光光度计 |
10 |
电子天平 |
10 |
电脑 |
1 |
2 |
有机实验室 |
|
抽滤装置 |
20 |
蒸馏整流装置 |
20 |
电热套 |
20 |
(三)教学资源
化工专业教材选用国家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工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用书,配备有电子教案、数字影音,二维码知识点讲解等信息化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
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着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应对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工作职责和职业能力的要求,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融合对应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考核要求。
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五)学习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堂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2.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实训实习评价
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
(2)顶岗实习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六)质量管理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提出要求。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1.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学习,成绩全部合格,至少达到180学分左右。
2.按规定参加半年的顶岗实习并成绩合格。
3.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