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体育美育>>正文

体育美育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作者: 时间:2022-09-16 浏览:

寿光市潍科中等专业学校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潍坊市教育工委、潍坊市教育局《关于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学校将强化劳动教育、重申劳动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成才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育人目标

1、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积极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根据学校生源特点以及师资力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四、课程实施

(一)确定教育内容及责任分工。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充实劳动教育内容,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强化课程考核,促进劳动教育及其活动落到实处。

教导处、政教处牵头,明确责任分工,以系部为主导,由学管干部或班主任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和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如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学雷锋活动、校内外公益劳动、服务校级或系部的大型活动(迎接新生活动、校内大型会议、运动会、校内植树绿化、公共设施维护、校内防疫抗洪救灾、校园卫生清理、地下车库打扫、班级卫生大扫除、教室、餐厅、宿舍等),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操行鉴定评分,并于期末将学生劳动成绩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二)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规范实施过程。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每个班级不少于1课时),全体学生都要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并计入学分,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五、组织形式及课程评价

1.教导处负责安排劳动课总课程表,各系安排分课程表,各系劳动课程当天由教学主任或班主任根据课程表与教导处取得联系,教导处根据情况安排劳动任务,安排劳动任务部门必须跟上督查。

2.学生个人劳动课成绩:劳动课由每周四第三节的劳动课(卫生大扫除或其他劳动任务)加每周一次的公共劳动课组成(公共劳动课安排表),劳动课成绩要由班主任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平时成绩占70%、集中劳动占30%

六、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寇祥亮

副组长:李春晖、吕跟来

组员:李爱海、陈芳、各系教学主任及班主任

职责: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政策支持、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二)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三)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寿光市潍科中等专业学校

20228


上一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